top of page

最新一期文章
#72 | 睇天做人
睇天做人是平衡自然與生活的哲學,讓我們既學會順應自然、未雨綢繆,更不忘互相扶持。


海邊酒家的風雨人生
在西貢布袋澳的發記海鮮酒家營業已超過五十年,三代人經歷了海邊生活的變遷。作為一家典型的海邊酒家,其成敗興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天氣。天氣好,生意興隆;天氣惡劣,收入驟減。布嘉榮作為第三代傳人,他幫酒家申請補貼,又嘗試和遊艇公司合作,就是不想「睇天做人」,而是更積極地在風雨中謀求出路。


極端天氣下的智慧與謙卑
梁榮武,香港著名氣象學家,前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長,於2011年退休。早年他與李偉才於1987年以第一代「天氣先生」身份在亞洲電視報道天氣,與林超英合稱「天文台三子」,開創香港電視氣象專業報道先河。2009年晉升助理台長。退休後,他仍活躍於媒體,擔任「350香港」及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每逢極端天氣事件,媒體都爭相訪問他,令他成為市民了解天氣與氣候的重要渠道。


守望精神下的救援之路
鄭偉軒(Anson)於2021年創立「香港守望者服務團」——一隊民間搜救與急救隊伍,短短數年從山野搜救到動物急救,總在惡劣天氣裡堅守崗位,守望人與動物的安全。


在烈日與暴雨間 守護城市
你記得在街道上擦身而過的那些身影嗎?每一位街道清潔工都需在戶外工作十分辛苦,但大家有仔細了解過他們的工作,觀察過他們的臉容嗎?街道上的清潔工,汗水總是滲透了制服,臉上寫滿了風霜。每當陽光最毒辣時,他們總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只為阻擋那灼人的熱浪;而當黑雨剛過,他們又需要在第一時間出現在街頭,清理堆積的落葉與垃圾。他們在風雨中上班,默默觀察天色,讓城市繼續運轉。


我們對味道的堅持
人一生中,從童年的一顆糖果,到年老時的一盅兩件,每一道菜餚都不只是果腹,更是連結記憶與情感的橋樑。味道,可以讓我們記起昔日的時光,給予人最後的慰藉。
「權發小廚」以優質平價的兩餸飯打響名堂,每日供應逾30款菜式且定期輪換,一到繁忙時間就大排長龍,目前在香港已有五間店舖。老闆吳偉權認為兩餸飯性價比高,是一種適合香港快速生活節奏的飲食文化。
而對「軟餐俠」Queenie而言,食物是生命故事的主角。從照顧她的婆婆,到服務無數長者,她始終堅信品嚐到好味道,不僅是健康的需求,更是人之為人的尊嚴。


「天展浪浪及動物義工」計劃——外展青少年與流浪狗的相互療癒
「牠們接收不到愛,就跟我一樣,但我覺得我可以給牠們愛。」20歲的星星語氣平靜卻堅定地說。三年前,她因家庭關係疏離、遭受朋友欺凌,對人失去信任。如今,她成為「天展浪浪及動物義工」計劃的核心成員,不僅帶領其他年輕人照顧流浪狗,更在過程中重建對人的信任。


義工林宗祐——成為社工同行伙伴 為長者中心注入新點子
「BB,你今日又嚟啦?」、「BB!今日玩咩啊?」走進馬鞍山長者地區中心,此起彼落的呼喚聲不絕於耳。被喚作「BB」的,是今年71歲的中心義工林宗祐。這個暱稱源自他早年參與認知障礙症義工服務時,為了讓長者更容易記住他而取的別名。如今,這個名字已成為拉近與中心「老友記」距離的親切稱呼。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