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Instagram Icon

義工林宗祐——成為社工同行伙伴 為長者中心注入新點子

  • elcsshk
  • 11月10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ree

採訪、撰文:Charlotte / 攝影:Mandy /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BB,你今日又嚟啦?」、「BB!今日玩咩啊?」走進馬鞍山長者地區中心,此起彼落的呼喚聲不絕於耳。被喚作「BB」的,是今年71歲的中心義工林宗祐。這個暱稱源自他早年參與認知障礙症義工服務時,為了讓長者更容易記住他而取的別名。如今,這個名字已成為拉近與中心「老友記」距離的親切稱呼。


剛獲頒「信.義賞禮」——最具影響力獎的宗祐笑着分享:「做義工最重要做到陪伴與聆聽。」正因為這份信念,讓他成為長者中心不可或缺的一員。他不只是義工,更是與社工並肩同行的伙伴,還協助中心建構嶄新的活動。


面對癌症 以服務他人走過低谷

宗祐的義工之路始於退休後。那時的他希望回饋社會,於是選擇到長者中心服務。至今,他已在中心服務十年,累積時數近600小時。不論是安老服務倡導聯盟、長者讀書會,還是金曲演唱、剪髮、手機攝影義工隊等,都能見到他的身影。


然而,命運在去年年初給他出了一道難題——他確診患上腎癌。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宗祐沒有自怨自艾,反而更投入義工服務。「剛知道時,我消沉了半小時,但很快就覺得不能坐以待斃,要開始學習『與癌共存』。」這份覺悟,或許也來自他在義工服務中的觀察——許多義工其實都帶着各種身體不適堅持服務。


「有一位幫忙理髮的女義工告訴我,她的腳很疼,但早上做完義工,下午還是會再來。」宗祐當時很好奇,是甚麼驅使她繼續堅持?「後來我明白了,如果只乾坐着擔心,反而會覺得事情很嚴重。但如果繼續去做義工,分散心神,就好像覺得沒有這麼大件事。」


義工服務對他而言,不僅是幫助他人,同時也是幫助自己。此外,做義工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他需要留意和改善的地方,讓他審視自己的心態,提醒自己如何成為更好的人。這份收穫,遠超他最初的預期。



從陪伴與關心 到成為社工的重要伙伴

隨着人口老化,長者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社工需要處理的個案不斷增多,但人手卻永遠追不上。宗祐目睹社工面對的工作壓力,有感他們從前幫了自己很多,於是希望透過義工服務,成為他們的同行者與支援者。


在長者的晚年照顧方面,宗祐認為除了長者家人,長者中心義工也能扮演重要角色。他憶述首次參與「醫社同行計劃」時,要接一位婆婆到中心參與活動。當時的她沒精打采,不太說話,只說了一句:「我沒有用,只在等死。」



宗祐沒有即時回應她,而是透過持續的陪伴和關心,悄然見證她的轉變。慢慢地,婆婆見到他會笑,後來還會主動打招呼,甚至跟身邊的認知障礙症長者聊天。宗祐說:「我其實不是做了什麼大事,但在做義工的過程中,慢慢學習到陪伴與聆聽對長者真的很重要。」此外,幽默風趣的他也很會「搞氣氛」,常在不同活動中與長者互動,逗得他們開懷大笑。


中心社工黃偉亮(阿亮)補充道:「長者來到中心,其實不需要玩很複雜的東西,重點是與人接觸。有義工跟你一起玩、一起聊天,對他們來說很重要。他們會感受到有人關心、有人專注在他們身上。」



共同建構 讓長者中心由長者「話事」

在中心服務多年,宗祐早已把中心視作「家」。作為家裏的一份子,他總想為這裏多出一分力。除了日常義工服務,中心也給予他自主發展的空間,讓他與其他長者開創一系列活動。


在宗祐眼中,長者中心不應只是個坐在大廳看電視的地方。他發現這一輩的長者的需求已與以往不同,他們有更多元的興趣與想法。於是,他開始與其他長者自發構思活動,並主動與社工溝通,共同建構出既新穎又符合長者興趣的活動。


阿亮指出,「共建」也是宗祐的影響力之一。「他願意站出來,就能匯聚一班對同一件事有興趣的人,然後產生新的火花。」讀書小組就是其中一例。原本長者們一起研讀唐君毅的哲學,但有一天,宗祐提出一個問題:「讀哲學是不是很受限制呢?」這句話引發大家討論,從文學聊到唐滌生的戲曲,再轉而研究流行曲。


阿亮直言:「有多少長者中心會辦文學小組?又有多少長者中心的長者會去研究流行曲?」正因為有宗祐和這班願意嘗試的長者,這些新穎的活動才得以誕生。


宗祐與其他義工不再被動接受服務,而是主動地「由下而上」參與其中,成為活動的共同策劃者。他們不僅豐富了中心的活動內容,更在無形中拓展了長者中心服務的邊界。他們透過這些實踐,讓人看到長者中心也可以是充滿創造力的社區。


其他義工對宗祐的看法

ree

義工 凱怡


宗祐做義工不只是要完成一個活動,而是去了解他人,與人真正接觸。他的態度很認真,很清楚自己做義工的原因。他的態度感染到我,讓我也想更多參與,跟他一起做義工。


ree

義工 Philip


他有一種親和力,令人感覺舒服,容易建立關係及展開對話,讓長者感受到真心關懷。同時,他從來不是旁觀者,往往積極參與,是一個推動者。比方說,在中心的義工嘉許活動中,他會主動與在場不同組別的義工交談,在義工服務的道路上互相鼓勵。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