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尋找失去的|採訪、撰文:Jonathan ╱ 相片由屯門地區康健中心提供
根據《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的討論文件顯示,估計十多年後香港患慢性疾病病人的數目會增至300萬,佔總人口約37%,這個數目仍未包括未獲診斷和治療的患者,實質患者人數可能是已確診人數的兩倍。
屯門地區康健中心執行總監林國偉(Laurence)表示,這個驚人的數字反映了整個醫療體系將要面對的沉重壓力,尋找和及早治療潛藏在社區的慢性疾病患者更是刻不容緩,這亦促使了地區康健中心的出現,針對性地處理,包括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退化性膝關節炎、腰背痛、中風、髖關節骨折及急性心肌梗塞後期等病症的市民的需要。
社會服務與醫療體系的結合
「在照顧市民健康的層面上,當市民生病的時候,會到醫院求醫,醫院就是主要照顧市民健康的地方;而社會服務則主力關注身體健康以外,例如心理治療、社交需要,醫療照護等,所以社區有青少年中心、長者中心等去滿足社會各類服務對象的需求。地區康健中心,在某程度而言是以上兩個體系的結合。」在社福界有豐富經驗的Laurence認為這種結合兩個體系的運作模式是醫療發展的大趨勢。
正因如此,屯門地區康健中心內有不同的專業人士照顧市民的需要,包括護士、藥劑師、營養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和社工等,以配合政府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上跨專業服務的要求。中心採用早發現、早治療的介入方法,加强市民的疾病預防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Laurence表示,市民只要能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加强教育和自我管理,其實可以將病情逆轉,也有助延遲及減少因身體機能衰退而入院治療的需要,同時改善晚年的生活質素。屯門地區康健中心正好發揮連結醫療、社區的專長,有效推廣這個概念,透過不同的活動及小組推動市民積極參與管理自己的健康。
三層預防的概念
屯門地區康健中心總護理經理卓衛(Stella)補充,地區康健中心強調基層醫療的三層預防。第一層是健康推廣,讓市民明白及了解預防疾病的重要性,增加相關的知識。第二層是透過為每位會員進行初步健康風險評估;並邀請有高風險的會員參加篩查,及早辨別健康問題,以作出相應的跟進及治療。在這個篩查階段中,會員可以簡單被分為正常、病發前期及患病三個類別,中心尤其針對後兩者進行更多的跟進及協助,以幫忙此兩類會員作好自我管理。而第三層則是協助已患病的會員,包括由醫管局轉介到康健中心的會員,鼓勵他們參加病人自強計劃等小組及社區復康服務,由跨專業人士協助他們改善生活習慣,控制病情。不過,Stella再次強調,能否改善健康或將病情逆轉,最重要的關鍵仍是靠市民積極改變生活習慣,否則不能打倒疾病。
「相較於世界其他地方,香港人的教育程度不算低,但健康素養(Health Literacy)卻並不高,原因是不重視疾病預防,健康保護知識也不足,結果待到患病才去看醫生,那時可能已是有點遲了。」Stella補充說。
從調節飲食做起
市民能如何善用地區康健中心的資源改善健康?許小姐和忠哥的故事可以給讀者一些啟示。
許小姐和忠哥都是屯門地區康健中心的會員,同時亦有參加「病人自強計劃」。最近退休、58歲的許小姐經營自己的生意已三十多年,在這段期間,她長年在外用膳,二十年前已發現自己有高血壓,間或會頭暈等問題。看過醫生,食藥之後,感覺沒有大礙,便一直沒有認真處理,單靠食藥維持健康。後來,許小姐發展到有三高問題,經醫生推薦到中心,她參加了病人自強計劃課程,學習管理自己的健康。許小姐自去年8月開始改變生活習慣,多了運動,多了進食低脂、低鹽、低糖和高纖的食物,並依照藥劑師指引食藥。以往許小姐的血糖指數接近10,現在已回落至6點幾,雖然仍未回復正常水平,但已有大幅改善。現在每次看醫生前許小姐都會約見中心的藥劑師,會看看有什麼建議。
許小姐平日每天吃六至七種補充劑,但大部分都是聽別人或網上的建議去決定選擇每日的進食次數。有一次,藥劑師看見這些補充劑後,跟她詳細分析當中的利弊,說明當中的互維影響,甚至指示她將一隻藥由每天進食一次改為每星期進食一次。許小姐能找到這位藥劑師提供意見自覺非常幸運,因此可避免自己因錯誤服用或服用不當的份量,引致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69歲的忠哥是一名退休教師,跟許小姐一樣,在20年前已發現自己有高血壓一直食藥控制。他在一次義工服務中被推介到中心,中心以智能運動器材鍛鍊控制慢性疾病,這亦吸引了他成為會員。忠哥在十多年前退休後,常做運動和健身,亦少出外食飯,間中只跟朋友飲茶,自覺生活健康、正常。怎料他在中心檢查後,發現自己高血壓問題仍然嚴重,原來問題出在飲食上。雖然不常外出用膳,但食物中的鹽及其他有害成分導致他的病況未有改善。成為中心會員後,忠哥特別留意食物的營養標籤和烹調方法,跟從營養師的建議調節飲食,經常食牛油果、沙律,以天然香料代替鹽,假如要落油,則會用噴壺。忠哥亦跟從物理治療師的建議,在家中拉筋、做運動保持健康,並且經常參加中心舉辦的各類健康講座及班組。
正如Stella所說,提升健康及減少疾病的最重要關鍵仍是靠個人積極改變生活習慣,地區康健中心只是提供一些資源給大家免費使用,早預防、早治療的健康文化,最終也是靠市民自己身體力行開始。
屯門地區康健中心營運至今一年,中心的跨專業團隊由護士、專職醫療人員、藥劑師、社工及支援人員組成,為居民提供各項政府資助的基層醫療服務。中心設有智能復康區及智能運動區,應用創新科技,為會員提供具效益的慢性疾病管理服務及社區復康服務。此外,中心從區內或鄰近地區招募醫護人員,構建跨專業網絡,並協調區內其他提供社福及醫療健康服務的社區夥伴,為有需要的市民統籌服務轉介。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心會員人數有15,390人,參與病人自強計劃課程有14,095人次。中心未來更會陸續推出不同的手機App、各類針對不同健康問題的活動,以及一人一家庭醫生、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協助市民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的目標。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