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幼兒教育服務「生活學習」—孩子登上昂平高原探索 展開「生活學習」之旅
機構幼兒學校相信學習源自生活,多年來以「生活學習」為學校課程的核心,讓孩子從中學習。幾歲小人兒在學校會學習自理與照顧生命,也有機會烹調料理、登上高山等。在過程中,老師會盡量少干預,孩子就算遇上挫敗,也會透過反復嘗試,找尋解決方法。孩子因而變得更勇於嘗試,並懂得朝着興趣自主學習。
17 次查看
0 則留言


「快樂院舍」計劃—推動「快樂院舍」文化 讓長者的笑容每天都增多
機構長者服務團隊一直秉持「人本自立」的理念推行服務,近來安老院舍外展專業服務隊以當中的「勤運動」和「衡飲食」元素介入服務,在院舍引入「耆毅挑戰360」(低結構歷奇運動)及精緻軟餐,致力推動建立「快樂院舍」文化,冀盼為居住在院舍的長者帶來多點笑容。
42 次查看
0 則留言


賽馬會照顧者中心—從評估開始了解照顧者的需要
「以老護老」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更不時出現護老者發生意外或悲劇的新聞。怎樣對這一班護老者作出支援,減輕他們的壓力,成為社會非常重視的議題,也是刻不容緩的工作。機構的長者服務因應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已將社區護老者支援視為重點服務之一。
53 次查看
0 則留言


「健康拆焦」中醫青少年情緒健康社區支援計劃— 中學生的自白:走過自殺邊緣 只盼有人能傾聽心底話
中二那年,從小受母親嚴厲管教的Oscar頭一遭泛起自殺的念頭。
每晚飯桌上總會放置計時器,因為媽媽規定晚飯要在20分鐘內吃完。「嗶嗶嗶……」計時器像往常般準時響起,Oscar還未把晚飯吃完,媽媽不由分說就氣沖沖地收起他的碗碟,繼而連珠炮發。
70 次查看
0 則留言


金齡薈—深水埗的隔籬鄰舍
不知大家對自己的鄰居有多少認識呢?雖然人人都說「遠親不如近鄰」,但不少人都對自己的隔籬鄰舍不太認識,甚至素未謀面,難以做到守望相助,近鄰變得比遠親更「遠」。2022年起,金齡薈獲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支持,連續兩年推行社區計劃......
181 次查看
0 則留言


樂聚軒—一盒飯的力量
近年食品價格升幅更遠超通脹水平,對基層打工仔及長者而言,得到兩餐溫飽變得困難,甚至是奢侈。「我有時為了方便,午餐求求其其吃個麵包頂肚就算。」77歲的阿二和不少葵涌區基層街坊一樣,兩餐慳得就慳。後來,阿二得到樂聚軒「『樂心樂餸』社區互助支援計劃」幫助,不再需要為兩餐煩惱。
112 次查看
0 則留言


樂織社—鉤織的溫暖
一支鉤針、一卷毛冷線,交到一雙巧手上,就能成為千變萬化的鉤織品。馬鞍山長者地區中心一班長者亦以雙手織出一件件讓人喜悅的小手作,更織出別具溫度的小包被、斗篷、公仔,送予失胎父母及其流產嬰兒,讓他們在哀傷中仍能感到一絲絲的溫暖。
471 次查看
1 則留言


i-Change 賭博輔導平台—以AI 協助賭博者脫離賭海
2020 年 11 月,本機構獲得平和基金資助,推展全港首創的 24 小時 AI ChatBot 戒賭輔導服務,以嶄新方式回應社會需要,讓更多人及早發現賭博成癮問題,適時踏出改變的一步。
66 次查看
0 則留言


屯門地區康健中心—病人自強是預防慢性疾病的關鍵
近年,社福界有不少服務配合時代需要推陳出新,並嘗試以跨專業模式,為服務帶來新的可能。因應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而設立的屯門地區康健中心,結合了社會服務與醫療,連結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照顧市民的健康之餘,也關顧他們的心理及社交需要,更有效提升大眾的全人健康。
69 次查看


賽馬會「學藝再玩」創齡藝術計劃 — 以藝術為長者中心帶來不同想象
「學藝再玩」計劃以嶄新概念—「創意高齡」推行長者服務。計劃安排藝術家分別進駐機構多間長者中心,讓老友記接觸不同藝術形式,讓藝術成為他們表達自我的方式。
88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