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六叔—「飛」越兩代的BMX 熱潮



80年代初,BMX單車(現稱小輪車)風靡全球,當其時一齣電影《E.T.外星人》將這極限運動推上高潮。每個年輕人都希望像片中的小男孩,在影片中最後一幕,踏着一架單車直「飛」上天。當時只有12歲的六叔也不例外,被會「飛」的單車這個景象深深吸引。


「我記得80年代初開始流行BMX,很多年輕人覺得能駕着單車飛來飛去,很有型。」「每十個男仔起碼有三個玩BMX。」六叔玩得最瘋狂是暑假期間,早上起身梳洗完畢,便出街踩BMX至通宵,起碼每天踩上十小時。


「我唔開心會去踩BMX;開心又會踩BMX。佢就好似變成我嘅朋友一樣。」六叔以前沉迷打街機,在外邊做兼職,賺到的都在機鋪花光。自從喜歡上BMX之後,他將賺來的錢買了第一輛屬於自己的BMX單車,每天都可以踩,覺得很滿足。


百部 BMX 飛越上空的奇景

當時全港各區都大興土木,地盆附近很多沙地泥地,適合玩BMX,尤其是練習飛Jump這類空中技巧,所以每一區都有所謂的「景點」—即最多人聚集一起練習的地方。很多年青人經常出入旺角火車站、沙田新城市、荃灣的「景點」,每每有過百甚至二百人駕着BMX飛來飛去的奇景。六叔當時住在油塘灣區,因為油塘灣有很多山,可以在山路上練習不同的技術,包括飛Jump。


不過,BMX熱潮在1984突然停了下來,六叔也說不出原因。他自己也在14歲左右轉玩其他運動,就沒有再碰過BMX。過了二十年,三十多歲的六叔開始經營餐廳,因為覺得自己發胖,所以想找一項運動來做。他偶然經過一間單車鋪,見到原來仍然有人踩BMX,於是又燃起心裡的一團火,重拾踩BMX的樂趣,直至現在,差不多有二十年。


Old School BMX vs New School BMX

以前玩的BMX被稱為Old School BMX,經過二十年後,現在玩的是New School BMX,單車的設計和配件都有所不同,六叔都要花上不少時間去適應。「New School的組件比較硬淨,車架的角度也有不同,但在設計上大致相同。」


除了硬件上的分別,隔了多年,人們要求不只要做到高難度的動作,還要注重美感,觀感上的美成了兩個時代BMX的分別。「以前做一個拎頭的動作,我只是用手壓下去,不用理會靚唔靚,做到就得;依家就要夾住對腳,拎轉個頭咁做。」為了改變以往既有的姿勢和習慣,六叔每天返鋪頭之餘,每星期還會花四至五日,每日練三至四個鐘,直至每個動作都練好為止。這種堅持和熱忱,讓六叔重新練就一身好技術,也在圈中建立起名聲,他更不時參與有關BMX活動的不同的崗位,例如代表香港到海外出賽,甚至在奧運會BMX比賽中做旁述,圓了他自己的心願。


變身親子 BMX 教練

數年前,因為要安排活動給兩個女兒,輾轉又令六叔多了一重身分,變身親子BMX教練。在新冠疫情下,所有活動被迫停擺,六叔唯有帶兩個女兒到公園玩去解解悶,後來為了增加彼此的互動和營造更好的親子時光,六叔開始教授兩個女兒玩BMX。之後,六叔更與朋友合力製作一個名為《Xgame不離父女兵》的YouTube Channel,原意是在負面情緒充斥的社會環境下,記錄自己的家庭生活點滴,帶給大家正能量。雖然兩個女兒現在已沒有繼續跟他學BMX,但意料不到的是,透過此頻道,很多家長都認識六叔,甚至問六叔可否教他們的子女學BMX。在這因緣際會之下,三年前六叔開始成為親子教練,於星期六、日在不同地區的Skateparks教班,年齡最小的學生只有三歲半。


六叔坦言,以往都是為興趣自己練習,最多跟人交流BMX心得,但從來沒正式教過小朋友。「我喜歡同人分享,但我未教過小朋友。點樣開始入手,由唔識踩教到一姿姿學識,我就憑過去的經驗,加上其他錄影片去揣摩。真係好多謝家長們咁信任我。」


六叔教小朋友BMX最重要有兩樣原則,一是安全意識,除了一身安全裝備之外,在踩的過程中,六叔會盡量陪伴在側,直至他們掌握相關的技巧和安全意識為止;另外是注重基本的技術,要求學生打好根基,基本功仍是最重要的。


會「飛」的新一代

跟六叔學了差不多兩年BMX的小學生Yuna,本身是滑板專業運動員,有一次朋友借了一架BMX給她試玩,從此便愛上了。


Yuna的父親Edwood跟六叔一樣視BMX為一種親子活動,因為自己也對BMX感興趣,所以跟女兒一齊學,過程中建立了良好的父女關係。在Yuna參加比賽時,Edwood更會一起設計路線和策略,彼此已成為朋友和戰友;另外,Edwood也想讓女兒培養多一樣技能傍身,更想培養她成為專業運動員,先是滑板,現在是BMX,看看兩者哪樣較適合,當然也希望她能從中學習到堅持不放棄的精神。


因為六叔要求每個學生每次上堂都要交出功課,Yuna說最討厭交功課,但事實上,Yuna每日起碼練兩小時以上,在比賽場上也表現出爭勝的決心。Yuna說每次練習都很累,Edwood則笑說女兒完成練習後,在回家的車上又不停說話,哪來的累呢!親子之情可見一斑。


近年BMX再次興起不無原因,學校要求學生多參與運動,父母為求子女在日後升學或求職時有更好的履歷,所以都願意投放資源;奧運近年將BMX加進了作為競賽項目,也促使像Yuna的少年人,有以成為專業BMX運動員為目標的想法。


在香港玩BMX的人不算多,在極限運動中,滑板運動仍是主流。據六叔表示,由於缺乏年輕的搞手參與,香港每年舉辦的BMX比賽也不多,每年只有一、兩個大型的。但若視BMX為一種親子的運動,讓孩子發洩過多的精力,培養堅持和不放棄的精神,也是很多家長支持孩子參與BMX運動的主因。


 

#67 | 新舊之間 | 採訪、撰文:Jonathan 攝影:陳曉盈 /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