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Instagram Icon

殯儀統籌師 VS 婚禮統籌師

#70 | 多行一步 | 採訪、撰文:Jonathan / 攝影:Forrest /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一個是記念逝者的喪禮,一個是慶祝新人的婚禮,兩者目的截然不同,但都是大家很重視的事情。有人說兩者都是做給人看的儀式,但儀式背後的意義何在?相信這沒有比辦這一白、一紅的統籌師更了解當中的意義。


殯儀統籌師 伍桂麟


入行的緣起——由上帝作主

 經營「一切從簡」殯儀社企的伍桂麟,是專業遺體防腐師和資深遺體修復師、禮儀師,並且推動生死教育多年。伍桂麟在2020年做了一個決定,就是離開工作了十多年的中文大學,跟太太同時遞交了移民他國和開辦社企「一切從簡」的申請,看看哪份申請較快審批,成功便選擇那個。伍桂麟是基督徒,他將這安排交給了上帝。結果,社企「一切從簡」的申請很快便獲政府批准,所以他們決定留在香港經營「一切從簡」。(有關移民的申請,一年多之後才獲批。)



經營的困難——同行排斥

 從事防腐師和資深遺體修復師多年,雖然對於殯儀行業並不陌生,但由自己營運還是第一次。2020年他在「社創基金」及「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的支持下,開展了「一切從簡 — 身心關顧後事服務」,主要為弱勢社群或有需要人士,例如為領取綜援的先人,提供可負擔的「醫院直接出殯」服務以及相關支援,讓其親友不會因經濟原因,而影響先人「一路好走」的權利。伍桂麟也致力推廣簡約而莊嚴的後事服務,以減省不必要的程序及開支,同時為喪親家庭提供情緒支援或哀傷輔導服務,關顧全人的需要。 


「有些人會覺得,你搞一些反傳統的事,這些事會影響他們的既得利益,甚至會因而杯葛你。」伍桂麟表示外界的攻擊和杯葛一直都有,包括他一直推廣的生死教育,經營了「一切從簡」後,也有人質疑他的動機。但其實他做的事情一直沒有改變,事實上,他早於十多年前已有做殯儀統籌的想法,但這個行業年齡歧視也很嚴重,所以他到了四十多歲才選擇入行。



經營的理念——以死者為本

「很多人都會覺得喪禮是做給人看的,其實都是為了生人做的。我不可以說沒有這個功能,但是真正的主角始終都是先人。我們會關心一些喪親者的感受,儀式可能都是幫他們慢慢一步步釋放喪親的哀傷情緒,但是主體、本位始終應該都是先人。」伍桂麟強調先人才是喪禮的主角,首先要了解先人的最終意願,才能選擇一個合適的儀式。這亦貫徹他一直推行的生死教育理念,鼓勵人做好生前的準備。


為了照顧死者親人心靈上的需要,伍桂麟特別為客戶提供四節輔導,更為此聘任了兩位專業的輔導員。除傳統輔導外,客戶還可以選擇宗教式的心靈輔導,這都是坊間沒有的。他坦言有九成半的人都不需要特別個別輔導,但是卻需要有人關心,聽他們的故事。「在傳統喪禮中,比較少有關心喪親者的情緒、感受等方面的服務,但我們對這些是很注重的。」伍桂麟自己也對這種喪親感受深有體會。他的一位多年好友在年僅28歲的時候墮樓身亡,他還親手幫這位友人處理遺體修復。「即使修復得很好,我仍有一個很大的疑問,就是修復得很好又如何呢?即是創傷已經形成了再修復,不會是沒有傷過,只是表面看不到。」自此之後,伍桂麟積極透過講座及社交媒體等推廣生死教育,讓更多人認識如何處理當中的情緒和具體安排。



禮儀的意義——對於愧疚的補償 

對於殯葬的禮儀,身為殯儀統籌師的伍桂麟有這一種解說。


「很多時候,喪禮中要處理的事情會越辦越多,因為親人對於死者有很多遺憾,例如現在已不可以再服侍他,不可以再照顧他;或者我之前見他太少,可能我太忙,給他太少。因為在生時不能給他,所以就會在儀式上作出補償,或者在傳統中式儀式中燒多些東西給他。無論是因為覺得自己之前做得不夠好,或者是想現在做好一點,都是因為內心有很多愧疚。人死了,我們彌補不了愧疚,唯有去買儀式服務。」伍桂麟指不少親人視殯葬儀式是對死者愧疚的補償,但礙於這種心態,也𧗠生出很多不必要的負擔和繁瑣的事情。



深刻的體會

殯葬儀式的主角是死者,所以伍桂麟事前會盡量透過家人說的事情了解死者的意願,之後再作安排。假如親人對死者的意願不太了解,又或另有堅持,便有機會出現同時舉行多種儀式的狀況。伍桂麟指出,曾經有行家為死者做了三個不同的儀式。第一天下午請佛教法師唸經,然後晚上就破地獄,當天撿走中式的物品,然後第二天早上出殯的時候,就變成做安息禮拜。


「我也試過有客人想安排在家離世,然後辦身後事。這除了需要有家人提供照顧之外,也要找醫護人員團隊和他們配合,到他離世,證實死亡後,再找殯儀幫忙,送死者離開家門。」「不是在公營醫療體系中死亡,需要的錢便會貴很多。另外在家過世,日後要售賣單位會不會造成困難?」伍桂麟強調仔細了解儀式對家庭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要的東西和你實際能否做得到,可能是兩回事。


婚禮統籌師 李葶欣


入行的緣起——尋找沒真愛的證明

 李葶欣 Tammy Lee的父母在她五歲的時候離異,自此她和姐姐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中長大。Tammy渴望得到愛,也培養出獨立處事的性格。在外國讀完酒店管理後不久,她跟初戀的男友分手,讓她對真愛失去信心。她忽發奇想,想透過做婚禮統籌,見證世上沒有真愛這回事,所以在數十年前當起婚禮統籌的角色。但隨着經歷不同的婚禮和了解新人的故事,反而讓她看見了真愛,認識婚姻真正的意義。Tammy努力發展婚禮統籌事業至今,現已建立了很高的知名度,除了香港,客戶群也來自世界各地。


經營的困難——克服「笑」這難關

 Tammy入行的時候婚禮統籌仍未流行,年紀輕輕的她唯有自己一個人扛起工作,所以只有不停地試,不停地做,從中學習。她記得當中最深刻的是要克服「笑」這一個難關。


「我之前做過一場婚禮,舉行了兩天,第一天是簽字,第二天是晚宴。第一天完成後,客人打電話給我,說她媽媽要求我明天不要在婚禮中出現,因為我的笑容不夠,她覺得我在婚禮上令到大家都不開心。」那時Tammy反省:為甚麼呢?自己明明很努力,做得很好,但原來是不懂得笑,令別人覺得和自己一起不舒服。


「當時有一個年長的女士提醒我,她送了一塊鏡子給我。她說:『Tammy,你要練習笑的話,就放這一塊鏡子在電腦旁,你一邊工作,一邊看看自己的樣子有多不開心,這樣你就可以慢慢練了。』所以我那時一邊學習做婚禮統籌,一邊練習笑。但是當年紀越來越大,看多了不同的事物,我才發現原來自己的思維改變了之後,笑容也自然會變,所以現在的我就不用刻意要自己笑,而是從心發出的去笑。」



經營的理念——成為最親近的陌生人

 Tammy的公司着重家庭關係和承傳。在籌辦婚禮之前,Tammy會讓客人說出他們的家庭關係和故事,讓團隊了解後,再作安排。這些客人和家人的分享,都能幫助婚禮順利地舉行,達致大家想要的結果。

來自一個破碎家庭,Tammy心靈受過創傷,所以她也對客人的家庭關係特別留意。


「在籌備婚禮的過程中,每一個人覺得重要的事情都會浮現出來。每個人都想堅持自己想要的和覺得最好的東西,而其實裡面反映出自己內心的傷痕。為什麼你這麼想要那些東西呢?因為可能你錯失了,或者你家人有些東西曾經給不到你,你會無形之中反映出來。」Tammy 說。


最近,Tammy在一個婚禮上遇到一位新娘,她表現得很冷靜、成熟,但當計劃婚禮的時候,Tammy發現她有很多不開心、很多投訴。初時,Tammy以為是自己做的事情不夠仔細,不能滿足她的期望,所以她不開心。後來才發現原來她是缺乏父母的愛和關心,她的父母在籌備過程中從來都沒有出現過,到最後都沒有出現。


這位新娘在計劃婚禮時很需要別人的關心——額外的關心。她在婚禮舉行時也一直哭着,因為感到自己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很缺乏愛的人。


在整個籌備過程中,Tammy能給予她的,就是聆聽和陪伴。


「我經常形容我們是最親近的陌生人,因為我們不在他們的世界裡面,所以他們都願意多說一些。計劃婚禮的時候,我們往往知道了他們很多核心的事情。」


Tammy強調他們的團隊會特別留意處理客戶情緒上的需要,員工也同時會接受各種人際關係技巧、性格分析和心理學等的訓練。



禮儀的意義—— 「家庭」才是核心

Tammy公司的客戶多為家族成員,在婚禮的意義上,「家庭」是重要的核心,尤其是在中國人的婚禮上。「我經常跟客人說,你是一個中國人,請帖其實是寫你爸爸媽媽的名字,不是寫你的名字,是他們請客,不是你請客。」Tammy提醒新人,結婚不只是他們兩個人的事。


對於一個家族,結婚這回事重視的是家庭文化或家業的承傳,新人的婚禮,其實加入了許多父母的意見,或者是長輩的意見。不過Tammy 覺得婚禮也是一個機會,讓我們去面對自己或者和家人的關係。


「婚禮對於我們來說不單止是兩個人步入婚姻那麼簡單,其實是有一個機會給他們去修補整個家庭。」


Tammy 說。藉着這個平台,Tammy鼓勵新人在婚禮上傳達具意義的訊息,又或在籌劃婚禮時,多着眼於日後如何維持婚姻關係,從中取得平衡。


深刻的體會

在籌辦過的眾多婚禮中,有不少讓Tammy難忘的故事。


其中有一對因打仗分開了二十多年,各自有家庭和自己生活的戀人。在二十年後,有人刻意回來找對方,之後一起生活到八、九十歲。有些各自發生了一些事情,或者都曾經認識過另外一半,但到最後都可以有一個回頭的機會,之後一起生活。這些故事看在Tammy眼裡,都是得來不易,也讓人感動。這也讓Tammy漸漸消除對真愛的質疑,繼續盡心從事婚禮統籌工作。


Tammy亦曾安排一個旅行式婚禮,就在舉行前一個星期,新郎打電話來,說要取消,看看能止蝕多少。當時Tammy不知怎樣處理,於是向兩人發了短訊。「我當時向他們兩個各發了一個短訊,說由他們第一天認識到現在,其實都已經經歷了很多。我說放棄永遠都是最容易的,堅持的話,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類似這樣的訊息。」Tammy知道兩人經歷了異地戀、家人反對等很多波折和起跌。就在婚禮將要舉行的前兩天,新娘打電話來,說他們要開始旅程了,兩人最終都走在一起,希望完成這次婚禮。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