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修復師 VS 古物修復師
- elcsshk
- 7月9日
- 讀畢需時 7 分鐘

#71 | 不離不棄 莫失莫忘 | Jonathan / 攝影:Forrest /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今期我們找來兩位修復師,一位修復玩具,一位修復古物,談談他們的修復故事。在此之前,先讓大家對修復有一些基本的理解。
修復 —— 是指對損壞、故障或不完整的物體進行修理或恢復的過程。這可以涉及物理物品的修理,也可以是對數據、系統或關係的恢復。
修復的目的包括:
1. 恢復功能:使物體或系統重新正常運作。
2. 延長壽命:通過修理來增加物品的使用壽命。
3. 保存價值:對於具有歷史或情感價值的物品,修復可以幫助保持其價值。
李肇澤(Ambrose)
人稱「玩具醫生」的Ambrose,自小鍾愛和收集玩具,於1999年在太子大廈開設Toy Museum玩具博物館賣玩具。由於店舖開設於中環區,吸引不少外國客戶來購買,後來更開始修復各式各樣的玩具,甚至將當中的故事匯集成書。
陳大成
著名古物修復師,從事古物修復工作超過三十年,曾在英國West Dean College修讀古物修復課程,現於香港、台灣、英國三地進行各種修復古物的工作。曾修復的古物超過五百件,包括畫、雕像、金屬、木製品、陶瓷等。
踏上修復之路
李
「第一件維修的玩具,改變了我的一切。當時有一位投資銀行的老闆到我的店舖,說要找一隻藍色的小熊,我找遍店內各處都找不到,然後他告訴我明天帶來給我看。拿到來時,見到小熊已經破爛得不成樣子,他要求我幫忙修復。我說我是賣玩具,不是修玩具的,他說:『你開這間店,我知道你一定懂得修玩具的。』」其實Ambrose自小喜歡玩具,經常自己修整,尤其是軍事玩具、車和泰迪熊。後來,該投行老闆再介紹了幾個朋友找Ambrose修復,就這樣,Ambrose開始了幫人修復玩具的工作,不為生計,卻樂此不疲。
陳
陳大成的爸爸是做仿古傢俱的,在六、七十年代,他們通常把傢俱賣給外國人。因為大成懂說英文,便幫助與客戶溝通。大成指當年很多客人都對古物有研究,所以對修復的要求也高。有一次,大約是大成中四、中五的時候,有一位客人拿來十件左右的古董傢俱要求修復拋光。因為趕工,大成放學後也要去幫忙,這是他第一次做拋光。結果,那位女士對其他師傅的手藝不滿意,唯獨讚賞大成的認真和細緻,更指明要他完成餘下的工作。就像命定一般,大成那刻覺得自己做到了,也知道日後要從事什麼工作。一向處事認真的大成,不久後便前往英國修讀了兩年的古物修復課程,回來後再開展自己的修復事業。
修復的過程
李
Ambrose指在修復物件之前,需要處理三個問題:大概修復多久?收多少錢?哪裡交收?而收貨前他會拍照為證,以免爭拗。第一,要保護自己;第二,如有任何不滿意,他馬上能將玩具還原。
由於每件修復的玩具都不同,在修復過程中,Ambrose為了尋找適合的材料,他會聯絡相熟的布行專家,有時又會使用3D打印,或將木塊以蒸氣令其延伸、膨脹,再修復,以維持木的原色。這些心思和技巧都是Ambrose多年累積的自學經驗所得。
Ambrose指修復的精髓不是高超的技術,而是需要一張修復的藍圖。他每次修復玩具都會先花時間研究怎樣修復、採用什麼方法。例如他曾修復一個已有三十多歲的巨型小貓熊玩偶,玩偶已經被擠壓得走了樣、出現大面積的脫毛、嘴巴的線也掉了。跟物主商討後,同意進行織毛、清潔和維修三個項目。Ambrose首先將玩具內的舊棉花取出來拍打使其恢復蓬鬆,並加入新棉花使體形回復原貌,再清洗玩具去除污漬,接着為脫毛的地方織上新毛,最後修好鼻子和嘴巴。這個修復工作共花了九個月時間完成。
每次修復後,Ambrose都會詢問物主願不願意分享,以了解玩具背後的故事及與物主的關係等。後來,Ambrose將收集到的故事編纂成《玩具醫生——那些玩具教我們的事》一書。「在裡面,我學到很多東西,也知道不同客人的背景和身分。」Ambrose說。
陳
大成表示,前期工作通常是做一個記錄,物件有什麼問題都需要拍照,這是為了保障自己,也避免爭執。有時候,客人不知道如何修復,在過程中大成會建議一些做法,直至大家同意為止。哪些部分需要翻新?哪些部分需要保留?大成都會一一仔細解釋。
有時候物件的運送也是一個難題,經台灣過境時,關員通常會翻開包裹檢查,但卻未能完好包回。大成試過運送畫作時,收到的時候竟然有一截原本包畫的膠袋外露在木箱之外,可以想像裡面的情況如何。後來大成在木箱外張貼了一張告示,指若然要拆開此箱,請按以下程序再包好,結果,關員再沒有打開箱子檢查。
大成通常收到要修復的物件後,第一步就是等待物件處於適當修復的狀態。例如木製品需要等到物件乾至某一程度,或去除銅綠,有時甚至要進行除蟲工作,確保物件回復至最少受損的程度才開始修復。有時為了使物件自然乾透到一個程度(一般要濕度低於50%),可能需要等上數個月才能開始。
例如一尊剛收回來的佛像,物主要求補回裂痕,大成建議了一些需要修復的地方,其他細節只能用言語大略表達,客戶亦信任大成的專業。大成會用灌漿的方式固定物件,讓它不再裂開,再一層層地用原有的材料塗上原本的顏色,一層紅、一層黑、一層黃、一層金等,呈現原本的模樣。看似費時的工序,在大成眼中卻是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佛像目前只完成了四分之一的修復,預計還需兩個月左右才能完工。
大成亦建議日後物主維持佛像在濕度至少60%或以下的環境內,並避免置於陽光直射。
大成表示,有時候修復的工作更需要隨機應變,才能找到最合適的修復方法。例如有些物件在灌漿後發現原來可拆卸的,他會去除膠水,再用另一個更合適的方法進行修復。「你最初的想法其實未必能實現,可能會有更好的方法。」大成說。
修復的困難
李
最難修復的應該是一個Hermes的公仔,原因之一是要花很長時間,其二是生產材料的廠房已經不存在,很難找到原料製作。我最後找裁縫師傅去做大褸用的毛氈布(Felt Fabric)。我要一塊一塊慢慢去製作,然後再一塊一塊蓋上。其實可以將它拆散,再縫起來,但這樣很危險。有一些布是爛的,就要除掉,再補上新的。這些毛氈的材料,如果強行拉扯,就像廁紙一樣,會撕爛。
有些物件根本無法修復,例如非常古老的超硬玩具,其膠質非常重,像薯片一樣,會變成碎碎的膠質,是無法復修的。
陳
修復對於大成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事,他相信只要想做一件事,一定會做到。多年的修復經驗讓他相信萬變不離其宗。因此,他接的工作有時會以挑戰難度為考量。例如,有一晚有客戶找大成修復一個Twin Stars的瓷器燈罩,物件非常碎,因為太具挑戰性,大成決定接了下來(他通常不會接受太新物件的修復工作)。物主收到完美無瑕的物品,評價說修復得很完美,但可惜遲了幾天。客戶耐人尋味的話語,隱藏着我們看不見的故事。
難的地方可能不是修復的工作,反而是一些客戶不合理或不明所以的要求。例如有一位客戶要求用「金繼」的方式修復一個花樽,但「金繼」是一種保留歷史痕跡的修復方式,是用另一種方法來體現的,但大成已經提醒過她。結果客戶看了完成品,卻又嫌突顯了破損的地方;也有一些名人客戶將物品運給大成之後,不願先付訂金,卻要求大成先完成修復工作。
修復的意義
李
「玩具修復不僅是修復物品,更是幫助客戶重拾記憶和情感價值。玩具其實就像是你的記憶手指,是你才知道的,別人沒有裡面的密碼。」當Ambrose與客戶交談時,便有助提醒他們透過玩具傳達的情感價值。Ambrose用幫助別人「修復記憶」來形容自己的工作。
例如,有一個四十多歲的淡米小貓熊公仔,是物主的叔叔和姨姨送給她的禮物,陪伴她到處去。當她長大後,她將小貓熊公仔送給了兒子,這個公仔連繫着兩代人的記憶。
陳
「在華人的社會,他們會覺得那些東西是他擁有的。但在外國人來說,很多時候,他們會覺得自己有一個責任,就是將它留存下去。我現在有一個客人,持續找我將他的舊物修復,然後留給他的兒子。」
修復的信念
李
「在此也希望拋磚引玉,引發大家對玩具的關愛。我將自己的修復玩具知識分享出去,也想大家將愛惜舊玩具的信念傳達給身邊的人。」這是Ambrose在《玩具醫生——那些玩具教我們的事》自序中的一句話。Ambrose自小喜歡收集和維修玩具,他透過開設玩具博物館、出版書籍和參與工作坊,將維修玩具的樂趣及知識在社區中傳遞。
他說:幫人修復玩具,是幫人修復回憶,同時也是幫自己回溯兒時的片段。在他位於葵涌的玩具貨倉裡就堆滿了他珍愛、甚至維修過的玩具,而每件玩具都盛載着不同時期、不同物主的回憶。
由於愛分享的性格,Ambrose的客人中有不少變成了他的朋友。他的手機裡滿是他和客戶的合照,珍惜玩具的情懷,將彼此連繫起來。
陳
「如果你覺得有一樣東西是應該做的,那便繼續去做吧,即使所有人都說你是錯的。」大成的這番話也是他生命的寫照。
他的爸爸其實不喜歡從事修復古物,只喜歡喝酒,口邊經常說一句:「過了海便是神仙」,這是大成最不喜歡聽的話。大成坦言自己和爸爸的取向完全不同,因此在決定從事復修工作後,他便非常認真地去看待這份工作。但當他向家人表示想做古物修復時,卻沒有獲得家裡任何人的支持。
他的客戶清單中,不少是非富則貴、赫赫有名的人士,有很多事情不方便說得太清楚。但他牢牢記得其中有一位客人對他說:「其實沒有人知道你在做什麼,你說出來也不會明白你這份工作有多難。其實你這份工作很孤獨,每天就是只有自己在做事。」
對於大成來說,修復只是謀生工作,但他一絲不苟的態度和長年累積的技術和經驗,讓他有能力施展魔法,將物件修復,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讓客戶重獲心頭好,也重拾物品當初的價值。
Комментари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