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 初生之犢 | 採訪、撰文:靜 /攝影:Lancy /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三歲成為小演員、十五歲執導音樂劇、成年後自建主場劇院,開展長壽劇計劃……陳恩碩(Tom)的每一步都跳出框框,讓人意想不到。活躍於音樂劇場的他,就是初生之犢的最佳代言,以理性而無畏,還有不服輸的精神,征服了每一個觀眾。在掌聲之中,他邁着無畏的步伐,個人的故事和舞台一樣炫目。
我不怕撞板
大家認識陳恩碩(Tom),或許是因為《我們的青春日誌》,年輕的他是創辦人及藝術總監,達成開演五百場的成就,贏盡掌聲。Tom三歲開始接觸音樂劇,一直為興趣而追夢,更參加兒童音樂劇團,看完音樂劇後更馬上拉着家人排練。這是熱誠,更是勇於嘗試的心,在Tom的心中,追夢的步伐從不猶豫,認定了便勇往直前。
也是這份精神,帶領着Tom在15歲時執導了第一部音樂劇——廣東話版《油脂》,成為本地最年輕的音樂劇導演。「最初我想在學校禮堂籌備這套劇,可惜未獲批准,之後便尋找本地青少年實驗劇團尋求合作,結果一拍即合。」問他為何會有勇氣在被拒絕後另覓場地?Tom坦言︰「因為好勝吧!我要證明給自己看,我是做得到的!」
好勝是陳恩碩年輕追夢的原動力,為他帶來榮譽和機會,而這次經歷,也令Tom感到做導演的滿足感較做演員大許多,協助他確認自己的道路。不過他也明白,單靠好勝是不足夠的,因此他進修了戲劇和哲學,為自己的劇場路打下更穩固的基礎。
「第一次執導時,大家都錫住我,但我知道自己空有演員的實踐經驗,但對於舞台運作、燈光等還缺乏許多理論知識。因此我需要一個學位,去彌補知識上的不足,讓自己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失敗讓我明白掌聲不是必然的!
Tom在英國倫敦大學Royal Holloway修讀戲劇及哲學。倫敦濃厚的藝術氛圍讓他擴闊視野,讀戲劇讓他學懂如何分析和欣賞一部劇,讀哲學則讓他提升了自己的思維闊度、學懂問問題、解構每一個難關。這些經歷都成為了他創作的養分。
既學習理論,又不忘實踐,不過Tom也非就此飛昇,2015年他創作了首部原創音樂劇《血染謎情》,笑指這是自己的人生污點。「當時的心態是想創作一部原創音樂劇,更自導自演,曲詞也是自己創作,但最終完全駕馭不了!」Tom記得當時完全是一片罵聲,每天一起床便看到社交媒體上的批評,而且批評不只來自外界,甚至連向來鼓勵和支持的家人為之失望,這不禁令他反思︰「點解我做唔好?我到底差在哪兒?」
Tom直言,面對失敗只有兩條路:要麼放棄,要麼超越,他選擇了向前。這一年,他才十七歲。「我很慶幸在自己的十七歲遇上這次的挫敗,我不是一步登天,而是被人罵出來的!最重要的是,好多人會覺得十七歲時能原創便是成功,會包容和鼓勵。這一次經歷讓我明白,鼓勵和掌聲都不是必然的。」
我用一套劇走了二十套劇的路
《血染謎情》讓Tom下定決心,要做好下一套音樂劇。在不斷鑽研後,他創作了《我和青天有個秘密》,由小黑盒劇場到一千位觀眾的新光戲院,共上演了36場。這次公演雖然業內獲得的評價不一,但卻是一步一腳印地走向進步,其後,Tom便創作出大受歡迎的音樂劇——《我們的青春日誌》。
若說前兩套劇是Tom戲劇道路重要的里程碑,那《我們的青春日誌》更是其中精彩的一站,但精彩背後,也意味着更多的投入和辛酸。這不但是創作上的挑戰,更多是營運上的難關。「首先是場地。我們劇團想興建自己的主場場館,因為這才有條件發展為長壽劇,但當時所有坊間場地都不適合,最終只能尋找相對適合的地鋪改建。」Tom笑指他是開荒的第一人,最初大家連能否申請到牌照也不確定。
最終,他找了建戲院、建劇場的工程師逐個諮詢,找了一個又一個投資者,每周都是連續的工程會議,最後更面對疫情爆發,牽扯出更多運輸、物流的問題,連原定的記者招待會也幾乎趕不及。整個過程是關關難過關關過,Tom沒有妥協或放棄,他口中還是那一句話︰「我不認輸,我要闖過去!」
獲他人的信任是日積月累的
沒場地就自己建;不懂起場地就去學;不懂燈光就問。當Tom面對不同的難題時,他不妥協,未曾放棄,而是四周尋求解決的方法。就是這㮔人生態度,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和預算內,終於建成了理想的場館。勇氣是成功的關鍵,但年輕的他周旋於一眾資深業內人士之間,憑依的還有努力以及準備。「由我加入這個行業開始,一直都遇到許多友善的前輩,例如是向海嵐、蔣志光、鄭丹瑞等。他們願意聽我說的話,但我也要有好的表現去說服他們。」
問Tom如何和這麼多不同的單位合作,有這麼多的前輩也有這麼多台前幕後工作人員。他直言自己只能盡量做好自己。每一次入排練室前,他都會先做好準備,在劇本中畫好需要的畫面、標記出每一個演員在每一秒的位置、思考每個角色每項行動背後的原因。只有他做好準備,才能應對每一次合作的任何問題,讓對方相信和肯定自己。
「我認為自己不一定是最有天分的,但我認為自己是最勤力的!」掌聲不是必然,他的努力和堅持,也終於換來滿場的掌聲。他認為作為一個製作人、一個導演,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溝通。「每天都要和幾十個腦袋去溝通,去表達你的想法,把心中整個劇的構思去表達出來,讓大家能創造出你心中要表達的事物和故事,同時也要和劇組這麼多人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許多時下決定只是一瞬間,但要獲他人的信任,卻是日積月累的。在外國留學時和其他人合作的經歷,讓我更懂得如何去進行協作,去聽取他人的意見。」
我想令音樂劇成為主流
在大眾眼中,《我們的青春日誌》無疑是成功的作品,不但是香港首套長壽音樂劇,口碑出眾,更成功公演了五百場,創下了多項紀錄。Tom認為《我們的青春日誌》這一齣音樂劇的神奇之處,是在於每個觀眾會因應自己當刻的際遇感受,而產生不同的觀劇感受。因為雖然音樂劇重點描寫的或許是追夢和生活,但因為劇中展現了不同持份者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所面對的不同問題,因此每一個坐在台下的觀眾都會看到自己的影子。當自己的經歷投射在角色上,大家都會不禁思考:「如果是我,會怎樣去調節自己的心態?怎樣去面對人生的難題?曾經的我,是怎樣想的?」
人生不能重來,觀眾看到的是曾經的自己,又或是平行時空下的那一個自我。開場至今,不少人看了一場又一場,甚至有看了五十多場的忠實支持者,當音樂響起,他們已想起那青春的一幕,帶着哭笑,沉澱,最後離開,把這份心情融入生活。
現在,Tom已達成了他求學時為自己訂立的一個目標,便是把外國的長壽劇模式帶到香港,但他的志向不止如此,他更希望能把音樂劇融入香港人的生活,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一個娛樂選擇,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我們的青春日誌》很成功,但這成功改變了音樂劇的生態嗎?那遠遠不及,我很希望能擴闊香港音樂劇的市場,不但是為了自己的劇團,更是為了許多開四、五場後便要休止的小劇團,他們的劇目未必不出色,只是少觀眾,口碑未來得及傳播開去。一直以來,上天都給予我許多機會和資源,我才有這麼多的計劃。但我相信,這些資源不應由我獨有的,我需要分享給更多人。」
爆炸戲棚剛完成了十年規劃,在下一個十年,陳恩碩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音樂劇,因此他們將於下年推出另外兩套長壽劇,其中一套是《小男人周記》,他們更會在西環選址再建一個新的劇場。而《我們的青春日誌》,也將會邁向大銀幕。不過這一次再建劇場,他們有經驗,也更自信了,他笑言:「我找了同一個建造總監,現在只需關心用哪些布料,要哪些顏色!」
我的確較以前懂得敬畏。
除了發展更多的長壽劇,Tom最近更開始了培育年輕劇場人才的計劃,親身挑選了新演員、編劇等不同範疇的人材,他堅信要改變一個行業非單靠一個人的力量,也不用靠一個人的力量,在他的身邊,在這個圈子,還有許多人懷抱熱誠走着,只等待大家相聚、靠攏、再一起發熱發亮。
回首15歲、17歲的他,當然是初生之犢,但今年26歲的陳恩碩,雖然經歷了許多,但仍是一往無前。「自幼家人便由我隨心闖蕩,給予我很大的的自由度,還有滿滿的愛和鼓勵。因此最初的我,的確就是不畏虎!有甚麼要怕呢?只要我不怕輸,我堅持嘗試、尋求解決,我就能證明自己!慢慢,我接觸到許多人,學到許多專業的知識,知道掌聲不是必然,我漸漸明白,為何大家會『畏虎』。」
現在,陳恩碩擁有自己的劇團,有亮麗的成績表,也背負了許多人的生計和期待,他說︰「我的確較以前懂得敬畏。」但這一份「畏」只是讓他更成熟,在跳出框框、挑戰自己之前,更全面地做好準備。
他寄語年輕人,要成為理性的初生之犢。可以越級挑戰,但永遠要學懂審視自己的問題,要把握每一個機會累積經驗,讓自己更加強大,而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大膽地去認識世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