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Instagram Icon

曾志成—從自我達成到成就他人

  • elcsshk
  • 2024年6月3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2024年6月13日


#68 | 尋找被訪者 | 採訪、撰文:Jonathan 攝影:湯文勇/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曾志成(John)於2009年成功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成為第四位成功攀登的香港人。2010年,《信念》訪問了當時已有十多年攀山領隊經驗的John,他道出了在2007年的一次嚴重意外,以及團隊精神在攀山運動中的重要性。近年John頻頻在媒體中出現,但焦點卻放在另一個人身上——他的兒子曾朗傑(Bob)。他承繼了父親對攀山運動的熱愛,更成為最年輕攀上珠峰的港人。John在持續推廣攀山運動的同時,也一直影響着兒子,扶助他走上攀山之路。



人生的里程碑

2010年訪問至今,John完成了幾項個人紀錄,包括4次攀上世界最高峰,7次攀上8,000米山峰,以及於2012年完成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等等。在個人成就以外,John亦於2014年開辦了一間「登山達人旅行社」,成為一個戶外用品品牌公司的股東,更組織中國香港隊攀上珠穆朗瑪峰,和近期在學校推廣攀山運動。


John坦言,帶領中國香港隊於2019年攀上珠穆朗瑪峰是他人生的里程碑。2017年,他自薦去香港攀山總會搞一隊香港攀山隊遠征珠峰,幾經艱辛說服各委員,再找到贊助商。兩年後,在攀山總會35週年時,他帶領隊友以「2019珠穆朗瑪中國香港攀山隊」的名義攻頂,成就了香港的登山歷史。John喜歡攀山,現在卻想帶領更多香港人接觸登山這項運動,所以最近也在一間中學義務訓練學生體能,帶領他們行山、露營,教導他們意外的應對等等,並正籌備7月登上富士山,但跟每次的攀山活動一樣,都要面對很多困難和不定的因素。John經常形容攀山運動是項冷門的運動,除了克服技術和體能的限制外,也要有相當的資金支援才能成事,在這麼多年籌備登山活動中他對此深有體會。


2022年,兩父子一起登上珠穆朗瑪峰,創造了歷史。在今年1 月,John的兒子Bob成功登上世界七大洲最高峰,也成了完成這項壯舉最年輕的香港人。虎父無犬子,但John卻沒有刻意栽培兒子成為自己的接班人。一來知道攀山領隊不易為,二來是John認為不容易左右年青人的想法或行徑。雖則如此,由於他們兩夫婦都是喜愛戶外活動的人,無形中也造就了兒子在攀山的成就。



訓練兒子攀山的契機

John分享了一次和兒子去旅行的經歷,成了訓練兒子攀山的契機。「每年我們都會去一次家庭旅行,當時大概6歲的Bob,從日本旅行回家之後說,以後要預訂有溫泉的酒店,沒有的不要訂。」John發覺年紀小小的Bob已有這種要享受的心態,由此他跟兒子協議,每年家庭旅行要行一座山,行山之後才可以浸溫泉。


之後,他們安排了跟Bob幼稚園同學的一個家庭一起攀登富士山,那天早上九時半去到五合目,因為小朋友走得慢,到達富士山山頂的時間已是黃昏六時半,返回五合目是凌晨一時半,走了十多個小時,John取車回來時,眼見各人已疲累到在野餐桌上睡着了。


「下車的時候,Bob哭着要我背他回酒店,一個家長也因辛勞過度而短暫休克。」John描述當時的狀況,可以想像這趟旅程的艱苦程度。



這一段旅程並沒有嚇怕Bob,一次吃飯的時候Bob問John有沒有比富士山更高的山。John答有,是4,100多米高的神山, 但坦言Bob已長大了,重了很多,自己背不起他,如果想去,必需要鍛鍊好身體。之後,他們買了「360 龍年通」纜車票,每個星期六、日從昂坪棧道攀上山,再坐纜車下來,一家人就這樣開始一起訓練體能。


「其實我們放假都是去行山和露營,Bob出生後不久,我們已買了一個孭架,孭着他去露營。」John和太太也是在外展訓練活動中認識的,兩人都喜歡戶外活動,連帶也影響了Bob,一家人隨後攀過不少高山,包括台灣玉山以及東南亞各地方的高山。


Bob也熱衷擔任領隊的工作,有一次他為同學安排攀山活動,John定了兩項規則,第一是必定要父母同去照顧自己的小朋友,第二是要有六至七對參加者才可以成團,以減低成本。結果最後只有一隊能夠成行,為了不讓小朋友失望,John找來朋友參加,不久便湊夠人數成行。這件事情讓Bob也上了一課,明日到安排攀山活動並非想像中容易。



關於堅持與死亡

對於攀山,John說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你要處心積慮進行鍛鍊和準備,是一項對堅持的考驗。他的旅行社有一個客戶用了五年時間,由開始時對攀山一無所知,開始不斷訓練體能,再到世界各地攀山,五年後終於攀上最高峰。這個客戶形容那是他人生中最光輝的時刻,而John則有幸跟他一起,現在彼此更成了好朋友。John也強調攀山要克服的是兩件事情,一是體能,另一是身邊人,即使你有錢,也要得到家人支持才能成事,這也是他多年領隊的體會。


Bob從小在父母的影響下開始行山和鍛鍊,十多年後,完成了跟父親一樣的紀錄。2022年5月8日,兩父子成功征服珠峰,成為第一對征服珠峰的港人父子,當時18歲的Bob成了最年輕登上珠峰的港人。2024年1月6日, 20歲的Bob登上南極洲的文森峰,成為最年輕完成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的香港人。當時因經費不足,John沒有陪伴在側,這是唯一兒子攀七大洲最高峰時John不在場的一次。Bob完成了七大洲最高峰之後,跟John說他終於明白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John亦很高興得到兒子的認同。



兩父子在攀山路上有很多難忘的經歷,在2022年攀登珠峰的時候,John和兒子還有約半小時的路程便可以登頂,但由於下山的人太多,導致出現擠塞,他們在零下三、四十度的雪山上,一個印度登山者的屍體就躺在腳下,些微的天氣變化都可能造成不可預期的結果。John正考慮是否應放棄回營之際,前面有人開了一條路,讓他們順利登頂。


攀山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險,John的太太也會擔心兩父子的安危,所以他們每一天都會用衛星電話打回家報平安。John表示,自己靠幾十年攀山的經驗,令家人建立了信心,也建立彼此的互信。


其實登山的風險不小,為何仍有這麼多人願意冒險?在John的經驗中,大部分人登上最高峰都是為了完成自己的願望清單,都是自我達成,是關乎心靈上的事情。不過,近年亦有不少人,視攀山運動為打咭活動,在沒有做足準備和體能鍛鍊,也沒有累積足夠的攀山經驗之下,便貿然攀登珠峰,結果在途中不幸身亡,大部分的意外都是在下山時發生的。John提醒,雖然登山運動沒有年齡限制,但你必須喜歡這種運動,而且平日也要有適當的運動量,例如行山,跑步等,才適合進行訓練,再攀登高山。


John認真看待攀山運動,創造自己的紀錄之餘,也協助他人,包括兒子Bob,達成攀山夢想。他在過程中灌輸對攀山運動的正確態度和尊重,也很值得後來者參考。



另一次的意外

在十多年前的訪問中,John講述了2007年的一次意外,這次訪問,他也談到另一件嚴重的意外,也是關於團隊合作的。那次他帶領隊員攀富士山,因為是冬天,山頂全是冰,所以是非常危險的。他囑咐隊友在山頂上必須找平坦的位置坐下,不可在斜路上坐下。不到五分鐘,有一個隊友便坐了在斜路上,將三個隊友一起拖下山,直至撞到兩個欄杆才停了下來。結果John斷了兩條肋骨,一隻腳的關節也裂了,肋骨斷了的尖位差一點點便刺穿了他的肺。


關於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瑪峰(Mount Everest),又稱額菲爾士峰或聖母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亦是世界第一高峰,位處海拔8848.86公尺,全年平均溫度為-29°C,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在過去100年內,有300多名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登山者死亡,在2023年的登山季度中,已有12人死亡,5人失蹤。


重溫《信念》第16期曾志成的訪問: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