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古洞長者過渡「不被看見」的搬遷困難
- elcsshk
- 7月9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71 | 不離不棄 莫失莫忘 | 採訪、撰文:Charlotte / 攝影:Mandy /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今年100歲、居住在古洞的玉蘭婆婆快要搬家了。她將從居住了40多年的古洞搬至上水市區。她沒想到在人生的最後歲月,要重新適應一個新的家。這也意味着她要跟相識70年、常常見面的金蘭姊妹賴嫂分離,因為賴嫂會隨子女搬至元朗居住。
搬遷對玉蘭婆婆而言絕非易事,認路、搭乘升降機、開閘門等,在常人眼中看似平常,但對習慣居住鄉郊又目不識丁的百歲老人,都是需要重新學習的課題。扎根古洞多年的靈合長者健康中心,由最初支援古洞退休長者的身心健康,到注意到這些「不被看見」的搬遷需要,深知這些轉變對長者造成的困難,決意陪伴他們走過這段過渡期。
不捨跟居住數十載的家說再見
總是笑咪咪的玉蘭婆婆已屆期頤之年,卻依然精神矍鑠,常拄着枴杖在古洞四處走動。每逢周三,她都會到靈合長者健康中心與街坊相聚。單位主任呂家進(Tom)指出中心是唯一深入鄉郊、在古洞提供社會服務的地方。古洞的長者退休後失去生活寄託,中心同事希望凝聚他們,因此很用心地進行家訪,將街坊逐個逐個邀請來中心。
這裏設有飯堂服務,又提供身體檢查及運動班,並有社區資訊及福音分享,希望全方位提升長者的身心社靈健康。其後,這裏逐漸成為了大家的聚腳點,長者們都很珍惜這個地方。玉蘭也特別珍惜這裏的街坊,「大家都很好,無仇無怨,彼此幫助,相處得很融洽。」隨着搬遷,大家也將失去恆常的相聚空間。
更叫玉蘭不捨的,是她的姊妹賴嫂。她們30歲時已在鄉下相識,後來一同來港,再從九龍搬至古洞。走過大半生的高低,都有對方作伴,之後沒有好姊妹在旁怎辦?玉蘭帶點傷感地說:「之後唯有靠電話聯繫吧。」還有,那個住了40多年的家。她慨嘆:「新屋不大,很多東西都帶不走,只能丟掉了。」養了逾十年的兩隻唐狗也要給人領養,親手種植的龍眼樹與黃皮樹亦會自此凋零。
陪伴走過生命中的轉變
玉蘭深明發展的必要,但對於搬到市區也不無擔心。一直跟進她的個案的Tom說:「搬遷對年青一代來說或許不是問題,但對年邁的長者是一大挑戰。」玉蘭曾暫住在上水的親人家中,原本在古洞自由走動的她,來到市區認不到路,外出都需家人陪同,活動範圍也僅限於樓下公園。在村裏與街坊談笑風生的日子,亦變成獨自在家看電視的寂寥時光。 Tom指還有剛搬出去的街坊在商場迷路,也有街坊誤闖鄰居家和開不到家門等。
曾有街坊問過Tom:「你會不會丟下我們?」他當下心頭一緊,也體會到街坊面對突如其來的轉捩點時,很需要有人陪他們一起走過。因此,他和同工更希望可以有始有終,在搬遷的各個階段中連結不同團體,陪伴長者適應新生活。
中心開設識字班幫助長者認路,也不時提供搬遷資訊。此外,亦曾舉辦「北區屋邨導賞」活動,在企業義工帶領下,讓街坊了解上水社區的設施與服務。這些貼心安排,讓街坊在準備搬遷的同時,仍能一起共度愉悅時光。不時來訪的企業及團體,也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懷。
這群長者對於適應市區生活的困難未必受到關注,此正是中心決定「多行一步」的原因。中心以實際行動告訴玉蘭與一眾長者,在人生的重大轉變中,他們不會孤單。
靈合長者健康中心
中心於2015年12月以自負盈虧形式投入服務,是首間在古洞成立的長者服務中心。中心主要服務古洞鄉郊的長者,以「健康、環保、福音」為主題,關顧長者身、心、社、靈的需要,建立長者支援網絡,讓他們能在社區安享晚年。隨着北部都會區發展,中心將營運至今年正式收地前。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