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 | 多行一步 | 採訪、撰文︰周淑屏/ 攝影︰Shirley/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位於太子金魚街旁樓齡達59年的舊樓「長寧大廈」在進行外牆翻新後,外牆變成一幅城市森林壁畫,隨即吸引了不少人打卡,成為太子新地標。大廈位於水渠道,樓高14層,1至6樓多為商舖,7至14樓為住宅,近街角的外牆畫了一棵大樹延伸至整棟大廈,加上湖水、綠葉、藍天、白鴿等圖案,成為太子區這個石屎森林中的城市綠洲。
快要「登陸」的長寧大廈業主立案法團主席陸海天,只比長寧大廈樓齡年輕1歲,年青時到英國京斯頓技術學院修讀藝術、立體和室內設計課程,之後長時間從事室內設計的工作。他從1980年開始住在太子,他說當時只有旺角站,太子站尚未起好。其實早在10年前他已有為這幢大廈畫外牆畫的想法,這次做得到,全因為他是業主立案法團主席。
因利成便的偉大工程
大廈的第一次維修已經是十年之前,從前的法團主席因為作風「一言堂」而令很多業主不滿,所以被罷免,而當時陸海天也是罷免行動中的一分子,他想到如果法團主席的位置再落在一個不適合的人手上,難道要再罷免一次嗎?於是當仁不讓參選,最終成為法團主席。在第一次大廈維修時,他已經構思畫外牆畫,但當時他不是主席,沒法實行。這一區的舊樓業主有些只在等待政府強拍、收購;有些業主是老人家,對大廈的維修、管理和外觀都不大關注,但是陸海天認為將大廈維修得好一點,美化它的外觀,令它不像危樓,將來就算真的有人收購,也不會被壓價。
為了說服其他業主接受畫外牆畫美化大廈的構思,他和太太逐家逐戶去拍門游說,終於得到業主支持。當時他做了三個構圖給業主選擇,其中有一個是淨色、一個是太子站月台的紫色圖案,另一個就是森林的圖畫。他將這三個構圖放在大堂讓業主投票,終於選出了那個森林的圖案。
畫外牆畫要搭棚,如果只是為此搭棚要付出約一百萬,業主們一定不會支持,但是這一次大廈維修因為外牆的裂縫要修補一定要搭棚,就可因利成便做牆畫,令到大廈耳目一新。大廈的維修費用每戶要負擔約8萬元,其中有4至5萬元可獲政府資助。而畫牆畫每戶業主只要額外多付千多元,所以是十分划算的。
全部業主都「拍爛手掌」
負責這一項大工程,當然會遇到不少困難。陸海天在業主選定了森林的圖畫之後,要去度尺寸、放圖,然後套上畫面,還要計算每一戶每一個窗的位置,才能得出哪些面積可供畫牆畫。他花了三個月去做草稿,之後就開始畫這幅有30種顏色的畫。
大廈的其中一面面向西洋菜街,另一面面向水渠道。向西洋菜街的那一面是他自己一個人爬上棚架去畫的,花了三個月才完成。他本來想自己一力承擔,但是這會花很長時間,於是面向水渠道的外牆他就交給油漆工人去負責。那些油漆工人都是很有經驗的,連細微位也油得很仔細。外牆畫完工之後,因為效果很好,全部業主都「拍爛手掌」。
陸海天本來喜歡一些古老典雅的圖案,但是他知道牆畫是要適合大眾的愛好,所以他會選用一些較大眾化的設計。完成長寧大廈的牆畫之後,他也主動提出幫一些建築物做牆畫,例如他對油麻地的平安大樓很有興趣,覺得這棟樓很有特色,適逢那棟大樓要做大維修,他就開始構思構圖,向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自薦,可是沒有得到理會。但是仍有不少人欣賞他製作外牆畫的意念,一間位於粉嶺的石屋的業主就請他幫忙製作外牆畫,而這一次陸海天就用了自己喜歡的古老圖案去完成這牆畫。
獨特風格和背後故事
陸海天年輕的時候主要是從事室內設計的工作,也負責過展覽場地的設計,也許因為年輕搏殺時期的工作壓力太大,他未到30歲就患上了膀胱癌,幸而沒有擴散,嘗試用新藥醫治後就逐漸康復了。誰料到了2010年,也許因為他的公司開展了很多大計劃,加添了他的精神負擔,30多歲的他又患上了鼻咽癌。這次因為發現得遲,病情比較嚴重,化療的過程很辛苦,後遺症也很多。到了40多歲他又曾三次中風,要花很多時間復健。
陸海天當上業主法團主席,又一力承擔大廈維修和外牆畫的工作,對身心都造成很大負擔,太太也曾為此擔心,但因為這是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所以他義無反顧盡力去做。然而也因此,長寧大廈成為了太子的地標,連外地的遊客也專誠來打卡,這不僅令到大廈的業主、住客與有榮焉,陸海天也因此得到很大的滿足感 。
如今他還有很多製作牆畫的意念,例如位於灣仔的藍屋和1881的建築物,他也很想為此製作牆畫。除了牆畫之外,他也喜歡畫人像。他一直想為一些老人家畫人像畫,認為老人家每一條皺紋的背後也有傳奇故事。他想請老人家對他說出人生中三件最開心的事和三件最不開心的事,而他就為他們畫人像送給他們。
無論一個人、一幢建築物,也有其獨特風格和背後的故事,陸海天都會不惜花時間、心力讓這些一一呈現。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