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 尋找被訪者 | 採訪、撰文:周淑屏/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3年,訪問了「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的陳葒校長,當期的主題是「匡扶弱勢」,那篇文章的題目是「陳校長救海星任務」,文章首段是這樣寫的 :「訪問陳葒校長令人想起那個在岸邊拾海星的故事,依稀見到一個人在岸邊默默拾起一顆顆海星,小心翼翼地放回海中。然而,沙灘上佈滿了待救的海星,斜陽的餘暉灑在那勞碌奔波的身影上,照見辛勞、照見落寞……」
如今十年過去,陳校長是否仍然勞碌奔波、辛勞、落寞呢?
陳葒在大學畢業後即獻身教育工作,在還十分年青時已被擢升為校長,本來平步青雲前途一片光明,但當教育生態的大趨勢有違其教育理想與信念時,他於41歲之齡毅然辭去校長職務,成立了「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組織一班和自己有相同教育理念的人一起去匡扶弱勢學生。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於2011年3月成立,服務對象主要為來自窮困、低收入或綜援家庭、在學跟不上進度或中途輟學但想繼續進修的學生、新來港人士、南亞裔有需要的學生或有學習障礙的學生等。2011年已有逾千人登記成為義務教師,這些「義師」之中,有來自各行業有大學學歷的在職人士、退休人士、家庭主婦或在職教師等。陳校長和他的同事會先分別面見學生和「義師」作出配對,然後安排學生在就近的公眾地方如連鎖式快餐店內補習。
2015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的辦公室位於荔枝角,是大業主用象徵式一元租金租給他們的。辦公室主要用於行政、管理,為義師配對學生及義師的培訓。補習天地現時有15個全職員工,其中6個是分別在兩間才藝中心工作的。
陳校長有見於教育的生態比以前更差,不公平的情況仍是出現,整體沒有改善,學校裏的競爭更大,基礎教育對貧困小朋友支援不足,學前playgroup一堂也動輒要花三、四百元,為了不讓基層學童在起跑線上有太大落後,於2015年開始,籌辦兩間才藝學習中心,一間在大角咀,一間在葵涌,招募義師教琴、教畫、教功夫等等。裏面設有琴室、舞蹈室、小課室和playgroup用的空間,學員參加考試或比賽,中心也會為他提供制服和比賽費用。這些服務是賽馬會和私人基金資助的,而賽馬會的資助是三年為一期,期滿後需再申請。
2,000,000
近年因為直資學校增多,電子學習的需要更明顯,對弱勢學生而言更加不利。教育的資源都放在尖子身上,跟不上學習進度的貧窮學生,得到的支援卻很少。在疫情期間,有義師對他們反映學生不能來補習,是因為他們沒有口罩不能來。當時香港出現口罩荒,就算家裏難得有口罩,也要留給父母上班之用,小朋友就沒有口罩可戴來補習了。為了回應學生的需要,他們四出籌募口罩,籌到上萬個派發和寄送給有需要的學生,也為他們籌募洗手液。
弱勢家庭多缺乏電腦設備,而大部分小朋友家中也沒有電腦、iPad或平板電腦,在疫情期間,因為學生需要上網課而遇上極大問題。那時補習天地籌募了二百萬元,幫助一些基層小朋友買電腦或iPad。由於很多基層學生沒有電腦,而居住在劏房的很多也沒有Wi-Fi,於是他們為高年級的學生籌募手提電腦,為小學生籌募平板電腦,還會租一些Wi-Fi蛋給他們使用。在疫情之中,基層家庭的小朋友沒有外出的機會,他們難以乘搭巴士外出,也沒有錢乘的士。於是補習天地租了一些的士,為100個家庭提供服務,載小朋友到郊外遊玩。
當時補習亦由一對一面授變為一對一線上用zoom授課,疫情加快了他們在網上支援的進度。2013年開始他們拍了中英數科的教學短片共6,000多條,中英數各2,000條,中小學各1,000,供學生使用,原意是讓學生除了補習外,其他日子可以自主學習。疫情期間因為有頗大需求,他們就將這6,000多條教育片放上YouTube,每段片後有三條題目可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否認識片段中的內容,這樣便加速了網上學習平台使用的進度,後來更增加ChatGPT提問的功能。
在疫情嚴峻時,香港的學生曾經提早在3月便放暑假,有見於基層小朋友在這段期間沒有學習機會,陳校長和幾個朋友發起找不同的人製作了一百六十多堂網課,讓學生在放暑假的一個月內可以依照時間表選擇課堂去學習。內容可說是五花八門,包羅萬有,連南極導賞、企鵝生態等內容也有,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
2016
2013年的訪問是在陳校長的家中進行的,他的太太是政府高級公務員,員工宿舍地方很大,客廳可以放一張乒乓波枱。家庭有穩定的收入,子女去外國升學有政府的補助,陳校長才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的全力投入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的工作。當時的訪問稿中有這樣的文字 :「要放棄過百萬年薪、高薪厚職,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陳校長首先要面對的是家庭擔子的問題。幸虧他的太太是公務員,有較穩定的收入,而且她願意為他肩負起 3 個兒女生活的開支。」
然而,天不從人願,其後一家人的經濟支柱病倒了——陳校長的太太不幸確診患上了乳癌,在2014年一度康復。陳校長為了照顧太太,要找一個空氣好、寧靜的居所讓太太養病,於是搬了去大嶼山的貝澳居住,可是太太仍在2016年離世。
陳校長坦言當時最大的困難是怎樣照顧重病的太太,還要兼顧補習天地的工作。他說同事很幫忙,當他沒辦法回補習天地工作時,同事會幫忙處理大小事務,但是一些籌募財務經費及尋找資助的工作,他仍會竭力去完成。
太太離世,遺下三個仍在學的小朋友,居住的地方和小朋友的學費再得不到資助,家庭亦沒有了收入來源,一家頓時陷入困境。之後事情引起了公眾關注,部分傳媒也作出報道,社會上有些人士知道了後,就捐款給他們,善款足夠他的孩子完成中學學業。
之前陳校長一直沒有在補習天地出糧,但在2016年後,由於沒有了家庭收入來源,他也逼於無奈要在補習天地出糧,但是他出的糧也只及非牟利機構總幹事薪金的三分之一。因為要供子女讀大學,他說現在仍欠銀行一大筆債。幸而現在最小的兒子也將大學畢業了,二女亦剛投入社會工作,他說就快捱完,看得見曙光了!
20,000
在2013年,補習天地的義師只有一千人,現在的義師已超過二萬人,他們已配對超過二萬對義師和學生,每星期也有五至六千人在補習。有些學生由小學到中學到升上大學為止,都有參加補習。學生可入讀大學的數字頗佳,到現在為止共有226人入到大學。才藝培養方面,他們有學跆拳道的學生可以加入港隊,亦有小提琴的學生考獲八級的成績。他們曾經幫助超過二萬個學童,而且是延續性的,很少學生會中途放棄。完成整個高中學業而成績有進步的學生超過90%,超過80%的學生有進步,30%以上有大幅進步,持續補習的超過90%。初期有80%的學生學業成績不及格的,後來都得到改善,自信心增強且不再感到無助。
談到發展,陳校長說他們的方針不會變,會專注於一對一補習、學前教育、才藝訓練,不會增加對學生在物質上的幫助上,也不會做家長輔導的工作。他指出目前有以下幾個方向:
其一,希望在九龍東成立才藝中心,因為才藝中心有地域性,學生不能去太遠的地方接受訓練,而觀塘區基層人士多,他希望在由黃大仙到將軍澳這些地區可以設立中心。而每個才藝中心有三個員工,更有租金及營運支出,所以每年需要約二百萬的經費,他希望可以籌集得到。
其二,他希望網上學習平台可以完成全面發展,更加方便使用,他會繼續和教育大學合作,但是要籌到資金才可以展開工作。
其三,他希望在義師招募方面可以做多一些,有更多義師幫忙,義師培訓也需要更多資源,要有資助才可以發展有系統的訓練。
近年學童自殺的問題頗嚴重,他們一直有提醒義師多留意學生的情況。因為義師是一對一對學生,他們的關係比較深,義師有較大機會注意到學生的情緒問題。他們建議義師向員工反映問題,也會安排心理學家去幫助學生,甚至會幫助學生家長。
1111
補習天地的營運主要靠籌款,但籌款工作一直有困難。2019年開始,他們舉辦了慈善晚宴籌款,但是籌款的數字很不理想。幸而前年、去年他們都抽中賣旗的機會,可以勉強足夠支付營運的開支。
陳校長慨嘆近來很少人訪問和關注他們的補習天地,大概是因為開展至今他們已沒有什麼報道的價值。現時較穩定的資助只有來自賽馬會,但是那些資助是實報實銷的,而且有期限。他們的營運資金是不確定的,兩年一次的慈善晚宴要到2025年才可舉行,賣旗亦要看是否抽得中才可以籌款。現在他們開展名為「四一捐款」的籌款行動,是每一人每一年每一個月捐一百元,但是因為沒有太多宣傳,所以行動的反應不很理想。
因為義師一直不足,經常有二、三千個學生在等候配對,他們每年也會去各大學、各大企業擺設攤位招募義師。他們亦增加了一些支援給義師,每月有義師工作坊,有不同主題的聚會交流,例如怎樣教導SEN學生、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等。他說義師多是一對一對學生,有時會感到在孤軍作戰,因此提供聚餐和活動讓義師之間多點互相交流。
猶記得2013年陳校長的訪問稿結尾是這樣的 :「面對社會上的不公平及身邊有人需要幫助,有些人會選擇視若無睹或以『有心無力』來催眠自己,陳校長則選擇不辭勞苦、日以繼夜地、默默地、一顆一顆地拾海星、救海星,期望更多有心人加入這『愚公移山』般的偉大任務。」
「愚公移山」的任務可是日復日、月復月、年復年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只願愛香港肯無私付出的人都繼續努力。
重溫《信念》第26期陳葒的訪問:
Comments